PCB已經用到這些5G產品上啦!
隨著5G牌照的下發,5G商用大幕開啟,PCB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風口。據券商測算,5G對PCB需求空間約是4G的3倍;對高頻覆銅板的需求是4~8倍。高頻高速基材價格仍然顯著高于普通FR-4基材,大概在10~40倍不等。
作為PCB的最大應用領域,相信大家對5G手機也是比較好奇的。今天我們特意為大家找了各個企業目前推出的5G產品,以及各個車企在5G方面的布局。
商用大幕開啟5G手機勢頭正猛
華為
不久前聯通曝光了華為Mate 20X 5G版和普通版一樣搭載了麒麟980處理器,不同的是外掛了一顆巴龍5000獨立基帶實現5G功能。
已經通過了3C認證,認證頁面顯示其將支持40W快充。
除此之外即將上市的華為Mate X同樣支持5G網絡
OPPO
OPPO此前啟動了“5G星火計劃”體驗會中的手機正是OPPO Reno 5G版
而這臺Reno 5G版是在不久前上市的,Reno十倍變焦版的基礎上加入了高通X50基帶實現5G功能,理論峰值傳輸速度達到2Gbps,不過根據參與了“5G星火計劃”的同學反饋,Reno 5G 版實測下載速度為700Mbs。
vivo
vivo的第一臺5G手機是vivo NEX 5G版,同樣是外掛了X50基帶,處理器從之前的驍龍845升級為最新的855 ,在性能方面也比普通版提升了不少。
小米
5月初,小米官微放出了一段MIX3 5G版“飆車”的視頻,看來小米的5G手機安排上了!
中興&努比亞
中興的Axon 10 Pro 5G版外觀撞臉華為的P30 Pro,但是內核則是采用了驍龍855+X50 5G基帶的方案;同樣,中興“小弟”努比亞推出的,努比亞mini 5G版也采用了這套解決方案。
國內廠商已經曝光的5G手機大概就這些了,接下來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國外品牌。
三星
三星已經在韓國發售了Galaxy S10 5G版搭載的是Exynos 9820,外掛Exynos Modem 5100獨立基帶,成為第一批投入商用的5G手機
而三星的另一款5G手機是帥不過三秒的Galaxy Wow Fold,由于屏幕鉸鏈問題“回爐重制”,暫時和我們無緣了。
5G汽車遍地開花,萬億藍海市場等待開拓
近年汽車電氣化、電子化的趨勢越發明顯。作為電子產品的骨架,PCB制造在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相對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增加的充電、儲能、配電和電壓轉換設備,將給PCB帶來大量新的應用場景。
高通發布的《5G移動技術:變革汽車行業》報告指出,預計到2035年,5G將為汽車產業、供應鏈、客戶創造超過2.4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幾乎占預期5G全球經濟影響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5G汽車對5G產業至關重要。未來,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模式將會隨著5G技術成熟而落地。萬億藍海市場等待開拓,無數資本也將涌入。
從表層看來,中國車企在5G布局上之高調不遜于手機廠商。目前,各大主流車企均已參戰。
其中,上汽集團是最早提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車“新四化”概念的汽車廠商,在5G跨行業合作上起步較早。其于2017年1月即加入5GAA聯盟,并成為白金會員——這是由汽車廠商、芯片廠商和通信公司于2016年9月發起成立的跨行業合作聯盟,創始成員為奧迪、寶馬、戴姆勒、愛立信、華為、因特爾、諾基亞以及高通,主要從事開發、驗證和推廣Cellular-V2X(下一代蜂窩車聯網,簡稱C-V2X)解決決方案,同時觸角也延伸到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等領域。
5GAA部分董事級成員(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2017年至2018年間,上汽集團先與同為5GAA聯盟白金會員的中國移動以及華為簽署三方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基于C-V2X(包含現階段4G和未來5G)技術的智能出行服務系統和產業生態。2018年年底又宣布與中國移動合作打造首款量產5G互聯網汽車,并與華為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范圍擴展到工業物聯網等層面。
長安汽車在2018年初先與華為、中國移動、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聯手開展LTE-V以及5G車聯網聯合開發研究,后又于同年7月赴深圳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聯合創新中心,在車載移動通信系統、多終端互聯互通、車載操作系統開發、車機芯片開發、車聯網評價體系標準建設及新能源技術探索合作。
廣汽集團則在2017年11月與中國移動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4G車聯網領域、5G車載通信預研、C-V2X輔助的網聯式自動駕駛、基礎通信服務及聯合營銷推廣等方面實現深度合作。此前,廣汽集團還與騰訊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車聯網服務、智能駕駛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民營車企中,此前與高通在4G LTE車聯網技術上合作的吉利汽車,2018年10月宣布將進一步與高通合作研發5G NR技術,并在上個月宣布計劃于2021年推出5G量產汽車。此外,去年11月26日,吉利控股與中國電信也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在企業信息化建設、車家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5G和V2X、邊緣計算、國際業務合作等核心領域合作。
比亞迪則在云軌業務、工業互聯網等層面與華為展開了合作。此外,華為全球無線技術一位負責人對全天候科技透露,華為還在比亞迪的坪山工廠里為其做園區內的自動駕駛測試。其他車商如一汽、東風、北汽等也先后與中國移動地方分公司展開了5G技術相關的合作。
為了推進國內汽車廠商5G技術協同發展,中國于2018年9月成立了對標5GAA的5G自動駕駛聯盟,成員包括中國移動、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風汽車、長城、北汽、上汽、吉利等產學研多邊力量。
北汽藍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亮出了ARCFOX品牌首款5G汽車產品。
北汽新能源還發布了IMC智能模塊標準構架。這一構架由戴姆勒、麥格納、華為、博世、西門子、SK、哈曼等全球汽車巨頭與ARCFOX共同打造,構建滿足未來智能出行的技術解決方案。IMC架構采用百兆以上的全新以太網EE架構,包括三組激光雷達等超過30個智能感知設備,實現L3至L4等級以上自動駕駛技術。
2018年,中國移動和長城已在雄安新區展示了“5G遠程編隊自動駕駛”技術。在試驗區域內部署5G基站后,利用5G網絡控制二十公里以外的測試車輛,成功完成啟動以及加減速、轉向等常規操作。
這是目前“5G”商用后,有望最快實現的自動駕駛技術,在通訊條件良好的環境下,能夠遠程控制車輛在危險地帶,更加安全地完成相關作業,避免了人類親臨險境。
在2019上海車展期間,中國聯通和WEY宣布展開“5G”汽車的合作,在此之前,中國聯通還和寶馬簽署了合作協議,承諾為寶馬提供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互聯駕駛服務,如果追溯到更早,中國聯通2015年便成立了專注車聯網領域的子公司——聯通智網,與多家車企合作,為其提供4G車載網絡服務,在這一市場,中國聯通占據了近80%市場份額。
PCB作為電子產品之母,應用市場廣闊。除了手機與汽車,還有家電、AR/VR應用、智慧醫療……
工信部曾經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按照2020年5G大規模商用算起,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造就直接就業崗位達310萬個。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相關資訊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從“芯”出發,PCB概念梳理及未來發展情況
- 電路板廠家拆解分析PCB產業鏈
- 一文知曉汽車電路板的定義及市場現狀
- 線路板廠都主要做什么呢?本文為你簡單介紹
- 本文帶你分析國內PCB廠的優勢
- PCB 行業新曙光:探尋未來增長契機
- 電路板廠家未來發展前景及挑戰一覽
- 電路板廠獨家分享:PCB行業概覽
- 電路板廠家帶你了解全球印制電路板市場概況
- PCB 板:新能源汽車背后的關鍵支撐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