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池電路板小編了解,行業內共同認可的固態電池量產時間大約在2025年左右,目前仍然需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固態電池產品化之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累計達到六千多萬輛,滲透率將提升至21.2%,這一巨大的市場對于技術換代的需求是很迫切的。
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會分為聚合物類、氧化物類、硫化物類,它們有著不同的性能表現。這其中,消費類產品所使用的通常為聚合物電解質,而電動汽車要搭載的固態電池大多應為硫化物電解質。寧德時代、松下、三星這樣的企業,都是計劃生產硫化物固態電池用作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
對于硫化物電解質的固態電池的量產仍需時日。至少到現在,包括清陶、比亞迪、寧德時代,或是歐美的一些電池企業在內的各大企業,都沒有明確表示已經可以將電動汽車所使用的固態電池進行商業化生產。
據電池電路板小編了解,固態電池盡管能量密度大、更安全,但是換做固態電解質以后,電池內部的離子活性會變差,也就是導電能力變差。固態離子擴散速度只有液態的十分之一,現在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反而比液態低約40%,且成本更高。其次,固態電池的固體界面接觸阻抗較大,發熱量也會增大,需要有合理的控制才行。
此外,固態電池目前存在循環不好的問題,要保證車主們頻繁的充放電使用場景,就要保證足夠的充放電次數。最后,電動汽車固態電池的生產和制造成本必須要降到合適范圍內,否則,只是做出幾十臺車使用的固態電池,完全沒有意義。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都被解決了,那量產的車規級固態電池就會大放光彩。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爆發可謂是跨時代的一筆,而固態電池取代三元鋰電池也將是革命性的。從固態電池的發展階段來看,科研人員還在逐步完善固態電池的一些缺陷,并且也在等待其商業化量產的契機。
據電池電路板小編了解,鋰電產業鏈是一個至少還有10年良好前景的行業,而新技術的開發與崛起也將不斷強化行業的估值與前景。在行業看好與多方布局之下,固態電池產業有望獲得超速發展,未來有望成為行業的新爆發點與關鍵性技術保障。
電池行業一直在尋找“全能冠軍”,這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新老巨頭、整車廠和電池供應商、外資和本土玩家,各股勢力、各派玩家,全部加入到這場競賽中。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所有人都想做時間的朋友,但現在顯然無法決出勝負。真正的大贏家,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