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電路板基材的影響
電路板多層板之回焊與多層板TCT試驗,兩者對于通孔可靠度都會呈現劣化的效應,其主要原因當然是板材Z軸CTE遠超過銅壁CTE之所致,是故降低板材橡膠態2Z軸之CTE,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但單純提高塡充劑Silica的比率(例如占樹脂重量比的20%),也必定還會出現其他不良的后遺癥,是故全面推廣Filler之量產板材,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表1、四種基材板之性能參數
一、討論
●下圖1三種PN硬化的板材,先經有鉛與無鉛各兩次回焊折磨后再進行TCT試驗,以觀察板材與通孔可靠度兩者間的關系。其中以有塡充劑的MNF2板材之最終成績最好,但MNF2在兩種強熱中所呈現Tg以上的CTE/Z卻不是最低者。而MNF1雖為三種板材中通孔可靠度表現最差的板材,但其α2的卻也不是最大者。看來似乎板材α2-CTE與通孔可靠度兩者間似乎并無直接的關系。其中是否又因鍍銅層延伸率的參與則不得而知。
●下圖2仍為三種PN硬化的電路板,但卻先經有鉛與無鉛全數〈6次)回焊的折磨,然后再進行通孔可靠度的TC試驗。但仍以題MNF2電路板在通孔可靠度方面的成績最好,其次才輪到高Tg與總體性CTE/Z最低的HN板。而成績最差的仍然是MNF1電路板,其總體表現與前者相同。
●下圖3除了上述三種型板材外,也加入了Dicy硬化的FR-4進行對比,結果當然最差者就是標淮型FR-4的板材。不過目前多家CCL業者正在開發一種中度Tg ,PN硬化,與重量比10%以上Silica塡充劑(可明顯降低α2-CTE)的FR-4板材,希望能適應各種無鉛回焊而不再爆板。
圖1、此為三種板材所做之通孔電路板,先經各兩次有鉛與無鉛回焊之預先考驗,再進行通孔可靠度之TCT試驗,所得三種電路板失效之循環次數與失效比率之對照情形。
圖2、此為三種板材的通孔電路板,先經有鉛與無鉛各一次回焊之考驗,
再進行通孔可靠度之TCT試驗,所得三種電路板失效循環次數與失效比率之對照情形。
圖3、此為四種板材所製做的通孔電路板,先經有鉛與無鉛回焊之折磨各5次,然后再進行TCT通孔可靠度試驗,圖中為四種電路板各自失效之循環次數與失效比率之對照情形。
圖4、左圖為"菊鏈"的外觀,右圖為厚雙面菊鏈佈局的電路板,經由X光透視所見到眾多通孔與孔環互連的畫面。至于多層板的逐孔與逐層孔環的互連情形,當然就更為復雜。
圖5、左圖為MNF2電路板,先經6次無鉛回焊的折磨,再進行air to air的TC試驗,直到做完1096的循環次數時,才首度出現失效的徵兆(電阻值超過10%)而已。從其切片中可發現,立部份銅壁之斷裂多半集中在玻織束附近。右圖為厚銅板經無鉛焊接后,系筆者以FA級的微切片法,在放大400倍暗視野中所見Thin core到與PP之間的微裂情形。
二、總結
電路板廠家中的電路板欲通過無鉛焊接的考驗,確實是工程浩大前所未見,目前下游客戶傾向要求出貨的多層板,其耐強熱品質須首先通過峰溫為260℃的回焊5-9次之多。其次還要求通孔的可靠度,至少不得劣于先前的錫鉛焊接。
從上述眾多試驗可知,Dicy硬化的FR-4已確實無法通過無鉛焊接強大熱應力的考驗,而Dicy硬化型的FR-4則有機會塡補此段空缺。但PCB本身製程的改善,PCB迭構的設計,組裝者回焊機組與回焊曲線兩者之最佳化,也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經由air to air長時間TCT試驗的結果可知,通孔長期可靠度確與其回焊峰溫以及回焊次數,存在著密切的因果關系。回焊峰溫太高次數過多的確會傷及板材與通孔,不過板材的CTE/Z與TCT失效兩者之關系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澄清。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電池電路板未來趨勢:探索電池技術的無限可能
- 電路板廠獨家分享:電路板PCB相關設計指南(二)
- 5G天線PCB的工藝挑戰主要在哪些方面?
- 汽車電路板維修入門指南分享
- 5G線路板:PCB廠如何應對高精度需求
- PCB廠關于線路板制作方法的淺析
- PCB廠:什么是PCB及其特點功能解析
- PCB 特性大揭秘:常用術語深度解讀
- 關于汽車無線充電 PCB 的核心技術與設計要點剖析
- 什么是汽車電路板?它與普通電路板有什么不同?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