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大潮之下,鮮有發聲的奇瑞汽車已悄然進入動力電池的自研自產大軍。
據深聯線路板廠了解,銅陵市建市以來首個百億元重大項目——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在樅陽經開區正式落地建設。消息稱,該項目擬建設20GWh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計劃投資100.04億元,其中廠房建設24.29億元、工藝設備投資75.75億元。規劃至2026年底,建設完成數字化智能化電芯工廠、標準化模組PACK工廠、全自動高效成品庫、現代化檢測中心、綜合辦公區和相關生活配套區,將進行方形和圓柱電芯、模組和PACK生產。
“相比國內其他主機廠,奇瑞在動力電池的布局確實慢了一步,迫切需要補齊這一短板。”有了解奇瑞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奇瑞動力電池主要采購于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并外采部分電芯通過旗下奇達動力封裝。
數據顯示,今年8月,奇瑞控股集團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6,148輛;1-8月總銷量157,576輛,同比增長238%。
據線路板廠了解,除外采電池外,奇瑞與同為安徽企業的國軒高科于2020年6月合資成立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而國軒高科曾表示將于今年四季度應客戶要求量產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半固態電池。目前尚不清楚國軒高科的這一半固態電池客戶是否包括奇瑞汽車。
“一切以‘瑤光2025’戰略發布為主。”對于相關市場消息,奇瑞回應表示。
9月16日,奇瑞發布面向2025年的“瑤光2025”戰略。其中,奇瑞基于CTB技術研發的續航里程超700公里的高能電池產品將于2023年推出;2025年,奇瑞還將推出基于CTC技術研發的全新動力電池產品將采用大圓柱新型電芯,續航里程進一步提升至1000+公里。在包括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等四大核心領域的整體戰略中,奇瑞計劃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
“在智能電動時代,主機廠愈發關注產業鏈的安全,自研自建動力電池產線已成為一種趨勢。”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在供應鏈管理上,車企謹遵“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金科玉律,車企自建動力電池產線,在外供電池的基礎上多了一條自供途徑,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本,增強零部件供應的穩定性。“對主機廠來說,長久之計還是必須要把這一核心零部件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據線路板廠了解,從先行的比亞迪、特斯拉等,到最近也放出消息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再到另一家傳統車企豐田、廣汽,車企自研自產電池的隊伍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