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蔚來整天爆出各種負面新聞,從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銷量來看,蔚來還是“尖子生”。線路板廠了解到,近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 1-10 月份造車新勢力上險量。數據顯示,蔚來、威馬和小鵬依然占據著行業前三,均突破萬輛,而整體數據仍不樂觀。從第五名零跑汽車開始,上險量就跌至千輛以下,而排名第十位的國金汽車只有 54 輛。
2019 年即將邁入最后一個月,新勢力車企的“寒意”還沒有消失。在補貼退坡、面臨交付、量產大考之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勢力車企已加速進入洗牌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表示,上險量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保險部門合作,利用汽車交強險數據,得出了第三方汽車終端銷量數據,近似于上牌量。PCB小編認為,因為只要是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就必須要買保險,故上險量也最能反映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實銷售狀況。
根據保監會數據,2019 年 10 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為 4.92 萬輛,環比下降 18.2%;1-10 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上險量為 71.3 萬輛。
其中,造車新勢力企業 10 月上險量為 6459 輛,2019 年前 10 個月累計上險量為達到 50218 輛。以此來估算,前 10 個月,造車新勢力只占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的 7%。
具體到前十車企,蔚來、威馬、小鵬分居前三,均在萬輛之上。合眾汽車則以六千多輛的成績排名第四,其他車企上險量均不足千輛。此外,電路板廠發現,排名第十位的國金汽車只有 54 輛,這意味著過去的 10 個月里,其平均每個月只有不到 6 輛的上險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乘用車累計 71.3 萬輛的上險量中,有 37.1 萬輛上險量的所有權為“個人”,占總量的 52%;13.5 萬輛上險量的所有權為“單位”,占比 19%;另有 20.7 萬輛的上險量所有權為“未知”,占比 29%。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表明,盡管各大車企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但個人購買的熱情仍不夠高。
賈新光表示,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四個月下滑,這對新勢力車企而言壓力更大。他認為,從 1-10 月累計上險量來看,排行前三的蔚來、威馬、小鵬已經進入小排量交貨的階段,下一步是要大批量交貨,實現每月 10 萬輛,以實現盈利。后面的車企先要實現小排量穩定供貨,突破每月 1 萬輛。而從目前各家車企的表現來看,這都是有一定難度的。
“新勢力車企先要贏得現在,穩定交付量以占領市場,然后才能贏得未來,實現盈利。而同時,沒有盈利就沒有未來。”賈新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