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小編曾也分享過HTC 的近況,其背后也能看出曾經風光無限的臺灣電子業似乎也走到了拐點。作為個人電腦時代全球重要的“科技島”,電子業一度是臺灣經濟最強勁的引擎。但如今,它在智能手機時代日漸“失聲”。
“先天不足”的臺灣PCB等電子業
HTC的困境是臺灣高端電子行業危機的縮影。暴露出來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臺灣電子產業騰飛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龐大的電子零部件集成產業鏈為支撐,核心是代工。大批中小型電子企業通過拷貝或借助國外的專利,靠組裝和品牌外觀創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迅速轉為應用型產品,獲得利潤。
“二十多年來,臺灣電子業都沒有處理好根本性的軟肋。”王勇話說得很重,“臺灣企業家學美國、學日本,引進先進技術,開發產品,從最初就無法獨立成長。他們產品的創新點是產品外觀的設計,但電子產業的核心基礎是自主技術專利,他們一直沒有。”
在他看來,通過購買等途徑無法獲取初始專利,買來的也往往是全球競爭鏈中偏沒落的專利,零部件行業、電子存儲器行業等支撐性行業都面臨困境,臺灣智能手機慢慢走上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