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八月份,國內已經有40家動力電池企業為210款電動汽車供應電池。PCB廠小編發現,不論是寶馬、奔馳、保時捷、豐田等國外品牌,還是一汽、吉利、北汽等國產品牌,無不都想在新能源汽車的紅海中分得一杯羹。更不必說電動汽車界的第一了。
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在八月份已經基本完工,根據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拿地協議,從2023年開始,每年要繳稅22.3億元。不管是出于迫切想要占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目的,還是單純的金錢和時間賽跑,特斯拉都必須快速地在上海工廠生產出實車。
現在不僅蔚來、小鵬等電動汽車新貴,想挑戰特斯拉在汽車領域的地位。蘋果、格力等傳統白馬企業也將新能源汽車作為轉型的領域之一。因為目前只有汽車產業能夠比較容易容下他們這樣大體量市值的企業,也只有汽車產業等少數領域能夠承接萬億美元以上的投資。
雖然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但是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態度并沒有改變。電路板廠發現,海南作為旅游大省,很早之前就宣布,將會在2030年進入清潔新能源汽車時代。小器相信,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無污染排放、噪音小等優點,其他城市也將會陸續的推出相關燃油車禁售相關的政策。在國家層面上,我們想要實現汽車領域彎道超車,就要有足夠的銷售數目支撐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
今年世界乘用車市場普遍低迷,以至于多國總理都發話要重視汽車產業,畢竟汽車產業是工業的支柱。如果汽車產業繼續凋零下去,各國的經濟增長以及人口就業都會出現嚴重問題。因此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重點關注之一就是加強和中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貴州等多省市也發布相關政策,取消推行搖號購車上牌的制度。目的無非就是促進消費,減緩汽車產業的衰落。
雖然新能源汽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石油總有用完的一天,而且相對于直接燃燒產生動力的用途,石油在化工領域的用途更加具有價值。線路板廠覺得,電動汽車不一定是新能源汽車的唯一形態,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看,這是最可能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