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目前電動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只有極少部分;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根本就不考慮電動車這個選項;甚至很多已經購買了電動車的第一批用戶對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很不滿意。但是,PCB廠必須得肯定,在80年的內燃機汽車一馬當先發展之后,新的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已經完全建立,電動車將成為汽車能源結構多樣化的重要歷史選擇。
很多汽車相關從業人士都曾經預測或定義某一年為電動車汽車元年。但是對于百年的汽車發展史,電動車發展的轉折或趨勢形成很難定義在某一年,應該是一個階段。在2015-2018年的三年中,逐漸形成了各個國家,汽車行業對電動車發展的共識,并制定了詳細的政策補貼扶持政策和進行了實質性的研發投入。
電動車還能稱為新能源嗎?電動車是不是新能源是很多人都在討論的問題。毫無疑問,電動車的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電路板廠了解到,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于1881年誕生,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隨后電動車進入主流汽車領域,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汽車市場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種技術三分天下的格局。
1920年之后,隨著美國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逐漸失去了優勢并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直到21世紀初,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汽車企業才將消費者的目光重新拉回到電動汽車。電動車在市場上消失近了80年后,打破內燃機的絕對壟斷,重新回到競爭臺面;毫無疑問,對于現代和當代汽車發展史(1919年之后),對于我們現在的汽車從業者和汽車消費者,電動汽車確實可以稱為新能源汽車。
也正因為電動汽車屬于新能源范疇,才有了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電動汽車可以很好的解決各國政府所焦慮的能源結構多元化的問題。另一方面,電動車可以解決城市里汽車尾氣污染問題。故電動車行業便成為了各國優先扶持和發展的朝陽產業。通常,線路板小編覺得,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技術,政策和市場三方面的支持,而在電動車行業發展中,政策明顯走在了市場需求前面。
而向來保守的汽車強國德國,在2016年11月通過聯邦內閣決議,宣布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這在整個汽車市場和汽車行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對于我國,工信部相關官員的非官方表態來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尚在研究階段,而坊間傳言,大致的禁售時間在2035年。
在各國政府政策引導下,各大車企也都紛紛轉型投入電動車的研發,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行業變革轉型,落后就意味著死亡。2018年9月,世界銷量最大的大眾汽車,發布“ELECTRIC FOR ALL”計劃,并在德累斯頓大眾汽車透明工廠向全球首發了大眾MEB電動模塊化平臺。大眾表示,至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有1000萬輛基于MEB平臺打造的電動汽車。
2019年6月,世界汽車品牌價值第一的豐田汽車,在東京召開電動化相關專題發布會,計劃在2020年開始,推出10款純電動的新車,包括基于e-TNGA平臺開發的6款車型。同時宣布在2020, 向中國汽車市場投放量產純電汽車。在所有汽車巨頭中,豐田幾乎是最晚宣布大力轉向電動汽車的汽車企業。
市場何時真正轉型?無論是政府政策支持,還是汽車企業的產品發布,都無法正真取代消費者做最后的購買選擇。而大部分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主要還是基于性價比。很多業內人士推測,最遲在2025年,電動車的購買和使用綜合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這將意味著2025年之后,電池車的發展將可以完全由市場和消費者推動,燃油車和電動車將進入此消彼長階段。
綜上分析,基本可以確定,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在過去的三年中已經完成建立,電動車將成為汽車能源結構多樣性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任何對電動車觀望和遲疑的汽車企業,都將重蹈諾基亞的覆轍。對于任何對電動車產業變革還存質疑的政府,終將失去電動車產業鏈形成/發展和構建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