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愛面子。線路板人,也不能免俗。
比如,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犯了錯,卻怕承認錯誤會沒面子,最終選擇掩飾;有些人在討論中,怕傷了和氣,有好想法也不說出來;也有人剛遭遇一點失敗和挫折,就擔心被說成是失敗者,于是直接放棄。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認為,只有不過分顧及面子的人,才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和PCB板廠分享一個真實故事,幫你理解其中精髓。
1996年,華為發展趨于穩定,很多老員工待遇都不錯,地位也穩固了。于是出現了“拿著高工資,不干活”的情況。
為此,任正非做出決策:鼓勵市場部員工集體辭職。
從副總裁孫亞芳、市場部負責人毛生江,到市場部所有員工,全部集體辭職,重新競聘上崗。
辭職的同時,市場部人員還要上交一份述職報告,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公司會按照員工業績、發展潛力和發展需要做出評價。最后,決定批準辭職報告或述職報告。
也就是說,如果公司批準的是辭職報告,就意味著這名員工要么離開原有崗位,要么降職處理,甚至直接離開公司。
這對市場部所有人來說,都將是一場大危機。
果然,擔任市場部代總裁的毛生江,被免去代總裁職務,調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然后在1998年7月,又調任山東代表處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