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板組裝后的功能測試一般稱之為FVT(Function Verification Test,功能驗證測試)或FCT(Function Test,功能測試),其目的是為了抓出組裝不良的板子,透過仿真電路板實裝成整機時的全功能測試,以期抓出在組裝成整機以前把所可能有瑕疵的電路組裝板抓出來,免得組裝成整機后才發(fā)現(xiàn)不良,還要全部拆掉重組工時浪費。
這種功能測試機臺的樣貌會隨著產品的大小、形狀而可能有所變化,另外功能測試的方式也可以視時間的急迫性、測試板的數(shù)量、與造價而有不同的選擇。我所知道也較常用的功能測試方式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幾種。
電路板整機實插功能測試:
通常一臺整機產品里面都由一片以上的電路板組合而成,所謂實插就是將組裝一臺整機所需要用到的所有電路板、零件等都實際組裝起來,但不需要裝進機殼里,因為要測試電路板的功能,所以必需要讓電路板方便拆裝。至于實插到什么程度就要視測試到哪些功能而定了,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要可以測試全部的功能,如果不行的話,也要可以測試大部分的功能,重點應該是要可以抓到重大問題,比如說插電源能不能啟動、按鍵功能是否都正常、屏幕有沒有正常顯示等,要不然測試就沒有意義了,干脆全部裝成整機再測試就可以了。
另外,在開始測試以前還得先準備一套功能都正常的電路板來當作標準樣板(GOLDEN SAMPLE),假設一套板子有A、B、C三塊板子,當要測試A板子時,就把B、C標準樣板拿出來當治具,只更換A板做測試,以此輪流完成三片板子的測試。
這種測試方法的最大問題是容易損壞標準樣板(GOLDEN SAMPLE),因為有些電路板與電路板間的聯(lián)接器或是扁平電纜無法耐得住太多次的插拔,所以一般會使用延長接線,好處是延長接線可以方便組裝,不至于讓所有的板子統(tǒng)統(tǒng)擠在一起,另外延長接線也比較便宜而且容易更換,用壞了就換一條,比用壞一片電路板來得劃算。可是有些零組件的功能對訊號有特殊的需求,就無法使用延長接線,如條形碼掃描機(barcode)、觸控屏幕等。需要花很多時間(labor)也是這種測試方法的缺點,所以這種方法通常只使用在像EVT(Engineer Verification Test)階段,生產數(shù)量較少或是電路板設計還未最后確定前的情況下。
針床功能測試機:
這個方法是利用電路板上預先留好(layout)的測試點(Test Point),然后用探針(needle)把訊號引接出來做完整的功能測試。
測試的時候只要把板子放進測試機臺,然后經過機械動作把探針頂出來接觸到待測板子的測點,這樣就可以把待測板仿真成鏈接整機的樣子,最后在機臺上操作測試所有的功能就可以了。
如果整機是有屏幕及按鍵的產品,就會把這些零組件的訊號都引出來,以方便對板子下指令與查看結果;如果產品沒有屏幕及按鍵,就要額外透過傳輸接口連接到計算機來操作并查看測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