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池電路板廠了解,企查查顯示,百度旗下昆侖芯片業務于近期成立獨立新公司――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
從股東構成來看,百度(中國)有限公司持股76.17%,為第一大股東;北京昆侖傳奇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5.91%,位列第二大股東;而天津九章昆侖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8家公司,持股比例均未超5%。 據電池電路板廠了解,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完成獨立融資,領投方CPE源峰,投資方包括IDG、君聯、元禾璞華等,估值約130億人民幣。 作為國產AI芯片賽道上的重要玩家,2018年7月4日舉辦的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首次公布了百度自研的“昆侖”AI芯片,這也是中國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分為訓練型“昆侖818-300”、推理型“昆侖818-100”兩款。這是百度第一代自主研發AI芯片“昆侖”,于2019年下半年流片成功,2020年開始量產,目前已經規模化部署超過2萬片。昆侖芯片專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算法的云端和邊緣端計算而設計,可廣泛應用于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音識別、大規模推薦等場景。 據電池電路板廠了解,第二代昆侖芯片已經流片成功,基于7nm工藝,將于2021年下半年量產,AI性能比第一代昆侖芯片提升3倍以上。除昆侖芯片外,百度還研發了鴻鵠語音芯片,其是專門為智能家居語音交互、智能車載語音交互、以及智能物聯等場景設計的超低功耗遠場語音交互芯片。 BAT三巨頭中,百度是最早進軍研發芯片的企業。百度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其生態優勢也是大多數企業難以企及的。選擇進軍AI芯片,也是因為百度本身在AI領域的實力早已得到業界的認可。比如此前公布的“百度大腦”,可以模擬人腦,綜合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和用戶畫像,通過其大規模的神經網絡,借助十多年來積累的搜索數據,向人們展示其深度學習、 語音技術、視覺技術等核心AI技術。 對于本次成立獨立的芯片公司一事,歐陽劍表示,目前數據中心、智能汽車、手機乃至PC等領域對智能計算的需求很大,因此,百度決定成立新公司,繼續加大創新投入,在智能計算和半導體領域打造出領軍企業。的確,為了讓某個業務發展得更好,成立一個獨立的新公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和發展空間。 不難發現,近兩年互聯網公司自主造芯已成為潮流,相比傳統的芯片設計公司,BAT這類互聯網公司最不用擔心的就是研發資金的問題,芯片設計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而互聯網業務完全能夠為他們帶來巨大的資金支持,這一點就比不少傳統的芯片設計公司強上不少。 其次,互聯網大廠在軟件和算法上的優勢更加明顯,工程師較容易接觸到更高層次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從而提升自己的視野,唯一的缺點是硬件實力不足,但如今從投資、收購傳統的芯片設計公司,也完全能夠解決硬件方面的問題。 第三,互聯網企業研發芯片多為專用芯片,且不會像三星、高通的通用芯片一樣用于大規模外銷,對于自身構建產業生態而言,自研芯片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節省大筆資金,在安全性等問題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此前,中國高端芯片一直依賴進口,掌握核心技術成為共識。中興、華為事件更是給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互聯網企業選擇進軍芯片領域,對于國內未來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必定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