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Uber4月份全球訂單少了八成,接下來業績可能更不樂觀。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線路板小編獲悉,為應對收入大幅下滑等困難,Uber開始節源開流以渡過難關了。
5月伊始,Uber一邊開始大幅削減網約車業務,一邊大力扶持業務量上升的外賣業務;同時,又向內部揮舞其裁員的大刀,先后兩次裁員達6700人,尤其是第二次裁員的3000人,Uber要為此支付1億多美金的賠償,可見這波裁員的分量之重。與此同時,Uber還“做出了一些艱難的決定”——關閉AILabs和技術孵化器等一系列部門。
時局艱難,這一系列舉措被外界視為Uber的轉型,加速從一家成長性公司轉向控制成本的公司。現任UberCEO達拉·科斯羅薩西正是以企業經營與成本管理擅長,此次他在告知全員的郵件里提到:
Uber必須成為一個能夠自己造血的企業,不能依靠著新的投資人來保持增長和創新了。
因此,首當其沖被優化掉的就是那些一直燒錢但是沒有營收的新型基礎技術研發部門。不過,Uber仍然選擇繼續投入最燒錢的ATG(AdvancedTechnologiesGroup)下面的自動駕駛汽車(self-drivingcar)項目,畢竟這才是Uber的未來。
然而一家以AI技術推動出行革命的科技公司,會如此決絕地放棄在AI方面的基礎研發。這仍然讓外界有些驚訝,以致于彭博社在報道這件事的時候,文章標題用了“Uber沒有夢想”(原話是“ReflectNarrowerAmbitions”)的評價。
其實不妨讓我們回顧下,Uber在AI技術上到底水平如何?自動駕駛技術如何從“激進領先”走向“保守落后”?為什么一旦遇到經營危機,AI部門就直接“棄之如敝履”了呢?
“陪太子讀書”,一直陪跑的AI業務
到2016年,Uber的技術人員已經由最初的40人增長為一個1200人的技術團隊。但當時也只有一小部分技術人員在研究機器學習算法用于訓練反欺詐模型。
直到2016年12月,Uber宣布成立新的研究小組UberAILabs,其主要成員來自于它收購的伊佳來自紐約大學的AI創業團隊GeometricIntelligence。當時Uber發言人的表態是AI實驗室能夠解決整個業務中的所有問題,包括改善從外賣派送路線規劃到Uber自動駕駛汽車行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