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吹風到冰箱,從洗衛用品到家具,從線路板廠的電路板到手機……廣東制造的產品已經進入中國家庭的各個環節。與此同時,“廣東質量”也在遏制消費外溢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2016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達31917.39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國工業產值的12.9%。
廣東省質監局局長任小鐵在接受“國家質檢總局質量提升行動記者團”采訪時表示,廣東省是制造大省和出口大省,但部分產品檔次偏低,標準水平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近幾年,廣東一直在推動建立先進標準體系,其中的一個重大創新就是提出“標準聯盟”的概念。
從代加工到自主品牌
順德、南海、中山、東莞同處珠三角腹地,改革開放初期,被視為從“農村工業革命”起步的四個典型。以“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外源經濟為起步動力的廣東制造由此拉開帷幕。
廣東的來料加工貿易一度占到其貿易總額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