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希望在十年內部署3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在中國催生了一個新興的芯片行業,涌現出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 Robotics)等致力于為這些汽車打造“大腦”的公司。
眼下,自動駕駛時代已是大勢所趨,但同時國際貿易爭端也帶來了不確定性。總部位于北京的地平線公司希望瞄準英偉達和Mobileye等國際競爭對手,來為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供應芯片。據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到2021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線路板行業的年營收將增長超過一倍,至50億美元。
中國希望減少對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關注,著重研發精密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技術,從而向全球制造價值鏈的上游移動。目前,中國每年要進口1.75萬億元人民幣的芯片,甚至比石油的進口額還要高。
“中國必須不遺余力地獲取和發展自己的芯片技術,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感,尤其是當美國政府讓我們擔心任何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上海的論壇活動上說道。
努力在芯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是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優先任務。據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政府已經設立20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來投資本土芯片廠商。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和電動汽車市場,中國監管方希望其部署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采用自主研發的芯片。政府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整車和芯片、傳感器等零部件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對于自動駕駛行業),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因此這為中國創造了機會,”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說道。
地平線機器人公司由前百度人工智能業務負責人余凱創立。該公司投資方包括英特爾資本、上海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以及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
去年12月,地平線機器人完成了一輪規模1億美元的融資。
地平線公司開發的“征程”1.0電路板尺寸比一枚郵票還要小。在今年1月舉行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這款處理器在通用汽車的Yukon XL車型中進行了展示。據悉,該處理器可以實時探測多達200個目標(包括行人、車輛和車道標記),幫助無人駕駛汽車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