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控制后,國家加快推動復工復產,通信業的當紅明星5G是典型代表。3月6日《新聞聯播》特意報道,“今年前兩月,我國5G網絡建設80%如期推進”,寓意深刻。
復工復產熱潮中,“新基建”概念火了。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20天內4次提及相關內容,新基建將成為2020年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引擎。5G則是新基建提到的七大領域之一,擔當起振興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創新的重任,吸引了全社會的關注。
新基建將如何推動5G產業發展?PCB小編了解到,5G目前面臨的兩大難題是資金和應用場景,本次“新基建”部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對通信產業的發展有較大利好,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
與傳統基建的“鐵公基”不同,新基建主要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屢次提及的新基建,既涵蓋了傳統的交通網、能源網建設,也涉及到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些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進一步完善后工業經濟基礎框架的同時,加速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本次新基建的重點。
事實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概念早在2018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被提出來了。之所以稱之為“新”,是與“鐵公基”傳統基建相比,其新意更多的體現在對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上。
5G在新基建中,是最根本的通信基礎設施,不但可以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提供重要的支撐,而且可以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科技快速賦能給各行各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
新基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5G面臨的資金和應用場景難題。電路板廠發現,首先,新基建的部署首先從政策上將通信產業定位為戰略性產業,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其次,一系列新基建的部署彼此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會加速通信技術融入產業互聯網的進程;最后,新基建的部署將加速5G在各行業的創新探索,找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前幾天舉辦的“GSMA中國周線上特輯2020”上,就有企業界人士介紹,5G在本次“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新醫院建設、疫情防控、遠程會診等。本次疫情刺激了教育、醫療、工業制造和倉儲物流等各行各業的遠程、協同化、分布化和非接觸化以及AI化等數字化需求,為5G創造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風物長宜放眼量
5G自牌照發放以來,一方面是大國科技產業競爭的排頭兵,是戰略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5G到底有什么用”的論調也不絕于耳,不僅是普通用戶,通信行業內也不缺疑惑者。例如,中國電信宣布5G用戶超過800萬戶,在專業通信論壇“通信人家園”論壇就遭到廣泛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