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消息,PCB小編從國外媒體報道了解到,近些年來,面部識別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隨之而來的是技術被濫用、隱私被侵犯。現在,歐盟正考慮在公共區域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禁令時限長達五年,以便該機構有時間研究如何防止這種技術被濫用。
不過,歐盟官員起草的一份白皮書聲稱,這項禁令可能允許有例外情況,比如將這項技術用于安全項目以及研究和開發。
歐盟委員會表示,可能必須出臺新的嚴格規定,以加強旨在保護歐洲人隱私和數據權利的現有法規。
雖然面部識別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樣也引發了隱私擔憂。電路板廠舉個例子,比如,去年7月,外媒報道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移民海關執法局(ICE)利用州車管局的照片作為面部識別數據庫,并利用這些信息來追蹤嫌疑人,引發了隱私擔憂。
再比如,亞馬遜的Rekognition軟件允許消費者將他人的面部照片和視頻與其他面部照片的數據庫(比如罪犯面部照片庫等)進行實時比對,使得亞馬遜內部以及公司外部擔心這項技術被濫用。
上周,美國白宮就管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及應用提出監管原則,目的在于限制監管部門過度插手。
美國白宮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聯邦機構就AI相關事務采取任何監管行動之前,應該進行風險評估及成本效益分析,將重點放在建立有彈性的架構,避免一刀切的監管做法。
白宮表示,各機構應促進可信賴的AI(trustworthy AI),而且必須考慮公平性、不歧視、開放性、透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線路板小編認為,歐洲以及盟國應避免過度干預、扼殺創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