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以太網誕生了,發展至如今我們對它并不陌生,浮現在現代化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正因它的無所不在讓其帶著神秘的色彩,今天線路板廠小編將從其中一個角度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我們現今使用的網絡接口均為以太網接口,目前大部分處理器都支持以太網口。目前以太網按照速率主要包括10M、10/100M、1000M三種接口,10M應用已經很少,基本為10/100M所代替。目前我司產品的以太網接口類型主要采用雙絞線的RJ45接口,且基本應用于工控領域,因工控領域的特殊性,所以我們對以太網的器件選型以及PCB設計相當考究。從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網接口電路主要由MAC(Media Access Controlleroler)控制和物理層接口(Physical Layer,PHY)兩大部分構成。大部分處理器內部包含了以太網MAC控制,但并不提供物理層接口,故需外接一片物理芯片以提供以太網的接入通道。面對如此復雜的接口電路,相信各位硬件工程師們都想知道該硬件電路如何在PCB上實現。
下圖 1以太網的典型應用。我們的PCB設計基本是按照這個框圖來布局布線,下面我們就以這個框圖詳解以太網有關的布局布線要點。
圖 1 以太網典型應用
1.圖 2網口變壓器沒有集成在網口連接器里的參考電路PCB布局、布線圖,下面就以圖 2介紹以太網電路的布局、布線需注意的要點。
圖 2變壓器沒有集成在網口連接器的電路PCB布局、布線參考
a) RJ45和變壓器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的短,晶振遠離接口、PCB邊緣和其他的高頻設備、走線或磁性元件周圍,PHY層芯片和變壓器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短,但有時為了顧全整體布局,這一點可能比較難滿足,但他們之間的距離最大約10~12cm,器件布局的原則是通常按照信號流向放置,切不可繞來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