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個智能硬件單品,它們都沒能逃脫“客廳文化”。
因為新冠肺炎的原因,繼春節期間的云拜年、云過節之后,假期的延長也讓云辦公、云上課等既有模式再次成為產業當下熱點。電池電路板小編了解到,為了實現云辦公、云上課,阿里釘釘、Zoom等云辦公平臺走入越來越多人的視線,相關概念股一路上漲,而平板、電腦、電視、音箱等各類智能硬件成為了主角,其中的部分產品更是出現線上搶購現象,甚至“賣斷貨”。
為什么云辦公、云上課能夠成功?其本質當歸于“萬物互聯”的實現。在云辦公、云上課模式下,大人和小孩在家紛紛以客廳為中心,打造適宜自己的工作、學習場所。在萬物互聯這一前提下,通過人們與各類智能硬件的互動,我們也看到了這些硬件在客廳場景下的一個智慧聯動性,脫離以往簡單人機(語音)交互(聊天)的范疇,多項功能被調用起來,讓“智能家居”概念的落地更近了一點。
遙控器、智能音箱、智能手機、智慧屏……智能家居交互入口數度變遷
雖然智能家居只是在近幾年才受到了來自廠商、資本和消費者的極大關注,但是追根溯源,這一概念早在20世紀中期就被提出。電路板廠發現,具體落地上,智能家居的“雛形”并沒有像如今這般追求“智能化”,而是更為強調“控制中心”的存在,譬如在墻上安裝的平板上點擊幾下,讓窗簾、燈光、電視等同時被打開等等。除了鑲嵌在墻上的屏幕,“控制中心”的外形也可以是一個小巧的遙控器。
發展到2014年,隨著亞馬遜Echo的橫空出世,智能家居這個已經存在許久的產業逐漸開始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相比于現在的盛況,2014年前的智能家居產業頗有些“小透明”的姿態。
可以明顯看到,自2014年到現在,作為智能家居重要構成部分的交互入口已經變換了多種身份。利用智能音箱Echo,亞馬遜在智能家居領域一炮而紅,至今依舊霸占著擂臺賽榜單的第一名,也將“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理念帶入產業。直到現在,這個理念對產業和廠商的影響依舊強大,包括國外的谷歌、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BAT、小米等已經成為這一分擂臺的佼佼者。
期間也有人將智能家居交互入口定義為“手機+APP”,尤其是在百度、阿里和小米正式掀起國內智能音箱熱潮之前??上У氖?,“手機+APP”擂臺雖然有傳統制造廠商的支撐,但鑒于入口標準不夠統一等原因,以致于造成“一個品牌一個APP”等亂象,最終沒能斗得過智能音箱。這之中,起到關鍵鏈接作用的“路由器”也曾被小米等視為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但是鑒于這類路由器在功能實現上的不突出性、不夠關鍵,最終還是沒落了。
此外,與“手機+APP”一道與智能音箱對打的還有電視機。有趣的是,彼時的較勁中,雖然“電視機”的擂臺也有小米等為它站臺,但直到去年華為帶著“智慧屏”入場,這個擂臺才真正熱鬧起來?,F如今,雖然智慧屏的聲量距離智能音箱還有一點距離,但隨著更多廠商的報名,未來必然將與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爭奪中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