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電商領域在過去一周中最大的新聞,恐怕非“雙十一”莫屬。這個十年前為培養消費者在線購物習慣而生生造出的節日,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購物狂歡。天貓平臺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僅用了2分05秒,突破1000億僅用了1小時47分鐘……最終全天的總銷售額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2135億,比去年的1683億足足增加了29.8%!除天貓之外,其他電商平臺也表現不俗。根據京東透露的數據,在整個“11.11全球好物節”期間(時間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京東平臺上的交易額超過了1598億。電商界的新貴拼多多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額,但也發布消息稱僅用了9小時,平臺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天,與去年同期相比,平臺訂單數暴漲了逾300%。即使是已經離開人們視野中心很久的專業圖書平臺當當網,在“雙十一”當天也創下了平均每分鐘售出圖書50萬本的成績。
關于“雙十一”為什么能夠帶來如此巨大的銷量,以及“雙十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已經有很多文章進行了探討,本文不想再做贅述。相比這些,電池電路板小編更感興趣的是,是什么技術條件保證了天量銷售額的達成。
從理論上講,我們抽象地說平臺的工作就是匹配供需、達成交易。但在現實中,要完成這些工作絕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我們上網去購物,首先要進行搜索,在搜索到了心儀的商品后下單,就會連接到支付系統;在完成支付后,平臺需要發送信息到對應的商戶或者自建的倉儲;商戶和倉儲部門根據訂單選擇物流配送……在經過無數道流程之后,商品才能最終到達我們手中。如果我們發現商品存在問題,還需要詢問客服,回溯產生問題的環節,判定相關責任,討論解決方案。上述的每一步,都會對平臺產生大量的請求,對平臺的能力提出嚴峻的考驗。而要讓交易成功達成,平臺就要盡量保證在每一步中都不出錯。
假如我們單單考慮一次交易,那么類似的一個流程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像在“雙十一”這樣的購物高峰,在同一時間內,同一平臺可能要處理數以億計個類似的流程,由此產生的壓力就是不可想象的。顯然,平臺想要克服如此巨大的壓力,僅僅依靠人力的投入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技術的幫助,將人與物、物與物實施連接。
根據阿里巴巴發布的消息,在“雙十一”當天,為了及時處理信息,阿里云上新增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于10座大型數據中心,阿里云IoT物聯網平臺上的消息總量達上百億次,覆蓋智能物流、新零售、智能制造、國際商品溯源等場景。此外,PCB廠了解到,天貓和淘寶平臺共提供了453億次個性化推薦,智能客服完成了70萬人工客服才能完成的接待工作,區塊鏈技術為1.5億件商品提供了溯源保真,電子面單技術從源頭上實現了快遞包裹信息的在線化,機器學習技術保證了對包裹的智能分單,而安全系統則抵御了16億次的網絡攻擊……顯然,如果沒有這些技術作為保證,那么即使“雙十一”可以帶來巨大的流量,天貓也無法將這些流量最終轉化為真實的交易。而在這些技術中,應用對象其實是物,而非人。
和往年“雙十一”不同,今年幾大平臺并沒有將角逐限制在線上,而是將其延伸到了線下?!半p十一”當天,阿里巴巴生態內的線下新零售場景,包括盒馬、口碑、蘇寧、銀泰商場、居然之家和大潤發等集體聯動。而京東也聯合騰訊、沃爾瑪等合作伙伴,宣布打造零售全渠道融合。在“雙十一”當天,京東聯合攜手60萬家門店、超過兩千個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而在這些過程中,互聯網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于人的連接,而是擴展到了物的連接。
由此可見,如果說十年前的“雙十一”僅僅是一個平臺商業模式的創新,那么今年的“雙十一”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平臺技術實力的比拼了;如果說十年前的“雙十一”主要是想方設法連接人,那么這個“雙十一”中,“物的連接”至少已經變得和“人的連接”同等重要了。
從某種意義上看,本次“雙十一”狂歡其實可以看作是互聯網產業從上半場轉向下半場的一個標志。不久前,BAT三家企業都宣布要擁抱實體經濟,從側重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換言之,就是要從連接消費者轉向連接企業、賦能企業??梢灶A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成為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心。
“產業互聯網”還是“工業互聯網”
說起“產業互聯網”,就無法回避另一個相關的概念——“工業互聯網”。在英文中,“產業”和“工業”是同一個詞,都是industry(對應的形容詞為industrial),但是所指的范圍卻相差很多。所謂產業,在中文語境中指的是“由利益相互聯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而工業指的則是“從事原料采集與產品加工制造的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充其量只是“產業”的一個子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劃分標準,整個國民經濟可以劃分為編號從A到T的20個大類,但只有其中的“采掘業”(編號為B)、“制造業”(編號為C)、“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編號為D)、“建筑業”(編號為E)4個大類可以被劃到我們通常理解的工業范疇,其余的16個大類則是更廣義上的產業。